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环球观天下!我,非遗传承人,7岁学唱花灯,唱了40多年,把文化瑰宝传到学校

2023-02-24 19:00:03 来源:真实人物采访

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37位真人故事

我叫谢建刚 ,1973年出生,现住在古蔺县永乐街道。

我是古蔺永乐花灯非遗传承人,7岁开始唱花灯,唱了40多年。 以前唱花灯是为了养家糊口,现在唱花灯是肩负着非遗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为了传承,我在古蔺永乐中学开设了花灯教学课程,配合老师自编教材上课,组织学生成立花灯表演队。表演队参加泸州市少年儿童舞蹈大赛,获得了二等奖,我也因此获得了古蔺县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。

现在,我正在为古蔺永乐花灯这支非遗之花在世界开放而努力。

(现在的我)

我是在花灯的熏陶中长大的,爷爷会唱花灯,教会了父亲,父亲又传给我。

小时候因为家里穷,我们六姊妹,加上父母亲和奶奶,一共八张嘴吃饭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。农村办红白喜事都要请人唱花灯,父亲唱花灯的时候,总是带着我去,就是要让我吃上一顿饱饭。

唱花灯时,锣鼓、唢呐震天响,唐二、幺妹扭着腰拽跳,帮腔的扯着嗓子吼,看的人不停喝彩,把主人家的场面烘托得热热热闹闹。 我7岁就跟着父亲,耳濡目染,也学会了一些唱段。

有时候,父亲叫我唱帮腔,说必须大声唱,千万不要偷懒,要让大家看得起。于是,我帮腔时很卖力唱,大人们认为我还行。有人喝醉时,父亲就拉我上台唱,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唱花灯。

(在泸州参加国际非遗大会)

小学毕业后,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学,母亲又反对,就辍学了。后来父亲开始专门教我唱花灯,让我背唱本。

我的记忆力虽然很好,但是晚上老爱打瞌睡,始终背不好。父亲也不打骂,总是耐心开导我。父亲还教我吹唢呐,他的唢呐吹得好,“嘟儿呐——”一声响,甩过了好几坡田坎。

我13岁时,母亲因为长期患脑瘤,成了精神病人,有天突然病发,失手要了奶奶的命。

那年,父亲让我登台表演婆媳关系的唱段,一想起把我从小带大的奶奶去世了,我悲从中来,唱着数落儿媳的唱词,声泪俱下。

台下观众听得入了神,情绪被带动起来,一些老年人和年轻女子竟对骂起来,爆发了一场混战。我也自此开始,越来越喜欢上唱花灯。

(2019年春演出时的留影)

我15岁时,已经能唱好多本戏了,特别是《天仙配》的唱词段子,已经驾轻就熟了。演唐二时风流倜傥,演幺妹时花枝招展,又拽又辣。每当我上台时,台下的女娃都嘀嘀咕咕,交头接耳。

有次演出,有个女娃带我到她家里去耍,还特地煮了汤圆给我吃。我当时年龄还小,她比我大两岁,看到她的家庭条件比我好多了。

我知道她的意思,比起她家来,我家条件差得太远。不想耽误她,我吃完汤圆离开后,就再也没去过她家了。初恋就这样被自己掐死在萌芽中。

真正谈恋爱结婚还是在1992年,当时我19岁,她也是看我演花灯的忠实观众,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我的铁粉。

哪晓得结婚后,她却不让我去唱花灯了,但不唱花灯又挣不到钱,后来她就不管我了。之后,老婆在家喂猪喂牛种庄稼,我在外面唱花灯挣钱。

(下乡为90岁老人祝寿)

唱花灯之所以能挣钱,是因为有适合的土壤。比如谁家想生儿子,谁家想消灾降幅,谁家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,都希望通过唱花灯热闹一番,以此满足他们的心愿。

每当逢年过节、红白喜事时,是唱花灯的旺季。我们近处走村串户到古蔺的乡镇,远处到贵州、重庆、湖南的一些地方。 为了挣钱维持生活,跟着父亲唱花灯四处漂泊,在所难免。

到我20多岁时,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只剩下老年人和留守儿童,唱花灯已经挣不到钱了。我想提高家庭经济收入,供孩子上学读书,就到广西去打工挣钱。

(下乡演出时化妆)

没想到,车开到广西就出了事。当时错车时,我一只手露在车窗外,被严重挂伤。治好伤已经无法干重体力活儿,只好又回家来。

只要有人请唱花灯的时候,我还是要跟着去,但被严重歧视。有人说风凉话,说手都这样了,还唱啥花灯,言外之意就是让我别唱花灯了。但我偏不,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,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,世代唱花灯,不能在我的手中毁掉!

不管他们怎么说,花灯演出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,那些歧视我的人没办法,我又唱上了花灯。

(走乡串户表演花灯)

后来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蓬勃向上,相关部门为了拯救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,开始大力挖掘拯救。

挖掘拯救首先是要有内容和传承,我们永乐镇具有悠久的唱花灯历史,人称“南方二人转”,就被定为了花灯之乡。目的是在普及中发掘花灯艺术的瑰宝,进行保护和传承。

我有幸被定为了传承人,负责对花灯表演的服装、道具、唱本等,进行收集、整理,然后排练节目展示出来。

按照继承、创新、传承的要求,我将过去花灯表演的一些人召集起来,又发展了一些新人,组织成立了一个花灯班,排练新时代花灯节目。

(送文化下乡时的留影)

节目表演很成功,获得了主管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,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申遗办公室,准备把花灯艺术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第一次准备申遗节目,领导非常重视,把我们花灯班的人都带到了成都去。专门找了专业文艺团体的专家,从舞蹈编排到唱腔唱词,从服装到道具,都进行了新的设计。

结果,申遗表演的时候,被专家们否定了,原因是现代味太浓,没有原汁原味的土味。

(在敬老院慰问演出)

第一次申遗失败,我们研究后,决定深入发掘,将古老原始的花灯流程传承下来,不只作单一的唱戏表演,而是将拜祭、祈福等仪式再现出来,达到保持花灯艺术原汁原味的目的。

其实,花灯是门将宗教文化和说唱表演相结合的艺术,在年终的庆祝活动中,靠走进千家万户传播。整个过程从初一延续到闹元宵,主要是营造喜庆、闹热的气氛。

我们按照花灯的流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和排练,然后才进行表演。

(领导和我们讨论花灯的发展)

大年初一或者初二出灯。出灯时,先进庙宇祭拜,然后唐二幺妹梳妆打扮穿服装。穿衣服时,边穿边唱,穿衣服有穿衣服的唱词,穿裙子有穿裙子的唱词。穿好后,灯班走村串户去主家庆贺。

到了主家要唱五重门,唱完主家打开大门,灯班进屋。唐二幺妹开始唱,灯班参拜主家的祖宗神位,唱祝福恭贺主家的唱词,放火炮。之后唐二幺妹出门唱花灯,又到下一户主家。

整个唱花灯的流程,要持续到大闹元宵。 闹元宵时,花灯、龙灯、狮灯各种灯汇集在一起表演花灯。闹完元宵,还要把灯送到山坡烧掉,唐二幺妹要解装。解装时,也要像穿装那样唱。最后要送花灯菩萨,然后确定下一年的亮灯日。

(在学校指导学生排练花灯节目)

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, 2014年,通过专家的评审,古蔺永乐花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和东北二人转齐名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。

作为永乐花灯非遗传承人,我决心要把传承事业做好,从2014年开始,我在永乐中学开设了花灯艺术课程,每周上两节课。没有教材,我找老师帮忙编写,他们通过我的口述整理成课本。

为了寓教于乐,我把学生的一些行为规范编进了花灯唱词里,比如女生不要好打扮,男生不留长头发等。我还把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工的辛苦也编进花灯唱词里。

学生兴趣浓厚,我就组织学生成立了一个花灯表演队,学校还专门让两个舞蹈老师配合我编排舞蹈动作。

(我在课堂上教学生唱花灯)

永乐中学花灯队不但在学校表演,还走出校门到县里市里省里演出,2015年获得了泸州市少年儿童舞蹈大赛二等奖。

另外,我还招收了两个徒弟,他们和我一起挖掘、整理、编写花灯资料,表演花灯艺术。也有一些文艺院校的大学毕业生、研究生,找到我提供素材,帮助他们完成毕业论文。我都热情接待,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有关花灯的一切。

看到花灯非遗传承后继有人,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。

(我的两个徒弟出场演唐二幺妹)

为了普及花灯艺术,送戏下乡给农民精神粮食,每当镇、县、市举行大型会议和活动的时候,我都要带着花灯班上台表演。

总之, 我想抓住一切机会,让古蔺永乐花灯这支非遗之花,盛开在中华大地上。

现在,我又看到了古蔺永乐花灯走向世界的希望,因为网络通达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我想通过视频让世界知道,中华民族还有这么伟大的民间艺术!

所以,我把古蔺永乐花灯的表演视频发到网络上,让这支非遗之花,开得更远,香的更美!

(教泸州的学生做花灯)

这就是我的花灯人生,从7岁被父亲唱花灯带去蹭饭,到唱花灯养家糊口,最后变成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变化。

有专家说: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,又是珍贵的、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。”

由此可见, 唱花灯已经不是一个挣钱的问题了,它成了见证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。保留花灯传承花灯就是保留历史、见证历史,没有哪个时代会让历史割裂。

我人生的下半场,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度,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。

因此, 我要将余生贡献给国家和人民,将古蔺永乐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,进行挖掘、保护、创新,并传承下去,增加人类历史文明的优秀文化资源。

【口述:谢建刚】

【编辑:良币】

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,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,而且,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!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,请关注我们吧!

关键词: 永乐中学 养家糊口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世界技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